首页 >> 新闻中心 >>协会动态 >>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解读之四 织密社会民生保障网
详细内容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解读之四 织密社会民生保障网

时间:2024-07-29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记者 杨雨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股重要力量,金融机构在其中发挥了哪些作用?未来,如何进一步扩展保障范围,增强普惠力度?

丰富养老保障供给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有1.9亿,占总人口的13.5%。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百姓养老需求日益增长,我国养老保障体系面临的压力也在逐渐加大。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扩大年金制度覆盖范围,推行个人养老金制度。发挥各类商业保险补充保障作用。

“我国养老保险三支柱建设对于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郭金龙表示。

当前,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由“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和“第二支柱”企、职业年金以及包括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在内的“第三支柱”共同构成。2022年11月,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落地实施,截至目前参加人数突破6000万。华创证券研报分析认为,个人养老金当前面临“开户热缴费冷”的问题,适度增强个人养老金知识普及、提高税优额度、打通二三支柱等手段有助于促进个人养老金发展。

在养老保障不断加码的同时,老百姓逐渐增长的多样化养老需求也对养老服务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认为,保险业应在“9073”的养老格局中,做好3%的机构养老服务,并将机构养老服务的管理经验与技术设备拓展到7%的社区养老和90%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同时,保险业应以健康风险管理为抓手,帮助被保险人向不得病、少得病发展,更好维护人们健康。

“服务与保障民生是保险业的责任,在养老服务、健康保障等方面,保险业应发挥更大的作用。”王国军表示。

拓展普惠性服务

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决定》提出,发挥各类商业保险补充保障作用。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医保基金监管。

华创证券研报认为,在基本医保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政策积极引导商业性医保发挥补充保障作用,有助于深化保险业保障功能,提升社会整体医疗保障水平。

《决定》还提出,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改善对孤寡、残障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服务,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一老一小”和灵活就业人群是普惠保障关注的重点人群。我国坚持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在普惠领域持续开展新服务。在7月23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举行的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副司长陈峰表示,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截至6月底,7个试点省市累计参保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886万人。

如何提升普惠民生保障水平?以长期护理保险为例,“从长护险的产品供应来看,目前市场主要提供的是长期护理服务方面的储蓄保险,‘真正的’长护险还不足。未来,商业保险还得加快向提供风险管理服务转变,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都是如此。”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宁威表示。

兜底社会安全风险保障

全会指出,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完善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监测、防控措施,织密社会安全风险防控网。

对此,保险业不断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积极开展灾害风险应对、风险减量、服务安全生产等举措,为保障社会公共安全作出努力。

今年,保险业积极应对主汛期内南方洪涝灾害,持续做好保险理赔等各项服务。据金融监管总局统计,截至7月11日12时,湖南、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广东、广西、贵州等地保险机构累计接到报案9.5万件,估损(报损)金额32.1亿元,已赔付和预赔付金额超11亿元。各相关保险机构已向受灾现场累计投入人力超4.6万人次,派出查勘救援车辆超3万辆次,为防汛救灾撑起保险“防护伞”。

在做好灾情应对的同时,保险机构也在探索防灾减损新举措。据平安产险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安产险通过加强风险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建设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通过自主搭建的鹰眼系统为客户提供灾前风险识别、灾中监测预警、灾后抢险服务。截至6月30日,累计发出台风、暴雨、洪水等灾害预警信息41.2亿次,覆盖5905万个人及企业客户。

面对自然灾害,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有效的防灾减损手段尽量保障公民生命安全,降低财产损失。郭金龙认为,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提升保险机构的防灾减损作用。一是不断创新保险产品,应开发更多针对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的保险产品,如洪水保险、农业保险、家财险、小微企业保险等,提高保险的针对性和保障水平。同时,鼓励保险公司探索新的保险模式和服务方式,如巨灾保险、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等。二是提高保险的服务效率和保险覆盖率,保险公司应强化科技应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技手段,提高保险的服务效率和质量,如实现快速理赔、精准定损等。同时,加强对灾害风险的监测和预警,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应加强保险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公众对保险的认识和接受度,鼓励更多人购买保险产品和服务,特别是针对一些高风险地区和行业,应加大保险推广力度。三是加强交流和合作,应加强保险机构之间、保险机构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合力,共同应对自然灾害。例如,可以与政府部门、救援机构、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优势互补。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1.999高佣金代理平台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