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协会动态 >> 加快构建农业风险管理体系
详细内容

加快构建农业风险管理体系

近日,由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中华保险、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等共同编制的《中国农业风险管理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发布。

《报告》主体内容分为六部分,分别对农业重大风险及影响、农业风险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农业风险管理实践的典型案例、农业风险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健全农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政策建议、农业风险管理2021年度大事记和农业风险管理相关政策文件作了梳理研究。

农业发展面临多重挑战

《报告》认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世界百年巨变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等多重挑战,风险传导性明显增强,灾害性不断放大。

在传统风险方面,2021年,我国气候异常凸显,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重发。农产品价格总体呈现震荡上涨,农业市场风险加大,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造成明显影响。全年病虫害风险总体偏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风险局部加重,但由于防控得力,影响依然可控,未出现区域性暴发流行。生物安全风险持续增加,境外生物威胁和内部生物风险交织并存,外来入侵物种传入扩散途径更加多样化、隐蔽化。

在非传统风险方面,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造成长时间持续影响。疫情不断反复,农业面临生产安全、流通安全、就业安全等风险挑战;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全球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风险增大,国际市场通胀率居高,农产品国际贸易冲突明显加剧。

农业风险认知上,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农业风险管理意识还不强。已有的农业风险管理仍以“点”式管理为主,不同政策工具都针对某一个特定风险类型,忽略了不同类型风险以及产业链不同环节风险之间的交互性。农业风险管理政策、技术和手段仍为“散装”,整体性不够。

风险预警能力上,对于事前风险防控的重视程度不足,多以事中风险控制和事后风险管理为主。虽然灾害预警监测技术及信息技术等已比较先进,但部分技术系统互不隶属、各自为战。灾害信息发布不够公开、及时、有效,缺少有关农产品的生产、需求、库存、进出口和市场行情以及国外农业政策等方面的信息搜集、整理、发布和反馈体系。

保险作用发挥上,农业保险扩面不够和特色农产品保险覆盖率低,粮食产品保险地方配套压力大,农业保险应收保费问题突出、经营成本高,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尚未建立。

农业基础建设上,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有放缓倾向,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渠道单一、建设标准较低,缺少有效管用的长期管护机制,与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乡村道路、农村电网、供水保障、互联网普及等与城镇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

强化农业风险管理

《报告》认为,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农业始终是“基本盘”和“压舱石”。2021年以来,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各地区各部门出台相关支持政策,采取务实管用的技术措施,确保农业生产克服疫情、灾情等风险挑战影响,延续好形势,实现稳中向好,为保民生、防通胀、稳大盘提供了坚实支撑。

农业是受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社会风险、贸易风险等多重风险相互交织影响的产业。只有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切实加强重大风险预测预警能力,积极有效堵漏洞、强弱项,才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

因此,《报告》建议,必须着力破解农业风险高发频发与风险管理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加快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农情与当前发展阶段的农业风险管理体系。

要不断强化农业风险管理理念,将风险管理的目标前置,通过“预防”来“止损”;要树立底线思维和综合风险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管理思路;要健全农业风险监测服务体系,重点完善农业气候风险早期预测预警、农业信息服务等系统;要完善风险管理科技支撑体系,优化农业领域科技布局,加快科研攻关和产业化应用,运用新型信息技术创新发展保险产品,加大农业保险科技赋能力度;要建立风险管理工具联动机制,强化政策工具组合效率,推动风险管理工具集成发力;要提高农业保险的服务质量,按照“扩面、增品、提标”要求,加快农业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要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安全治理,加强生物安全政策制定、风险评估、应急响应、信息共享、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双多边合作交流。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1.999高佣金代理平台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