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行业的持续发展,一定需要一批专业且合规的从业者与之匹配。
数百万的营销员,如同保险业“行走的名片”,承载着上亿人的信任,也事关保险业的信誉。然而,销售误导、夸大宣传、欺骗投保人等一系列销售乱象的屡禁不止,却长期影响着保险业的正面形象。
基于此,为更好地规范保险销售行为,加强对数百万保险销售人员的管理,银保监会多次提出将对保险销售人员实施“分级管理”。如今,这一呼吁已久的机制,走到了要实操的阶段。
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保险业协会”)研究形成《保险销售从业人员销售能力资质分级体系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拟建立全行业统一的销售能力资质分级和职业培训标准、考核评价规范以及保险销售授权规则,以行业自律的形式推进销售能力资质分级工作,并逐步推动销售能力资质分级纳入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体系。
为全面提升保险销售从业人员(以下简称“销售人员”)专业能力素养,服务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要求建立统一规范的销售能力资质分级标准。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根据销售人员职业活动内容,对其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出综合性水平规范,形成全行业统一公认、共同执行的销售能力资质分级标准。《规划》明确建立与销售能力资质对应的分级销售授权规则。遵循高能力销售人员多授权、低能力销售人员少授权的基本原则,确立按照保险产品复杂程度制定销售授权管理规则.
众所周知,保险营销员是推动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基石。保险代理人制度自1992年由友邦引进中国后,便开始在中国保险市场落地生根。
发展之初,各家险企对于保险代理人制度还持保守态度,营销员每年的增长在可控范围内。但随着2015年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取消,大量人力涌入保险业,推动了保险营销员规模直线上涨,一度直逼千万量级。
然而,规模越来越庞大的保险营销群体,并没有带来保险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参差不齐的人员质量,反而导致保险市场变得更加鱼龙混杂,监管难度日趋加大。学历低、素质低、专业能力低等突出问题进而导致了销售误导、“诱导客户”等销售乱象频出。
近年来,随着保险业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监管鼓励对销售人员实施分级管理,保险营销员数量开始下降,加之监管推出的各类政策,宣告着过去的“人海战术”成为历史。在此背景下,大批险企纷纷开启渠道改革,对营销员队伍开始大力清虚、挤干水分。
保险业协会建设并发布销售能力资质分级标准、各级对应的培训标准、考核评价规范和销售授权管理规则,建立销售人员销售能力资质等级相关信息采集机制。
以第一阶段工作为基础,与部分先行先试的地方行业协会进行衔接,支持鼓励保险机构积极参与试点,综合试点工作总体情况,进一步修订调整相关标准。
正式发布行业自律公约并组织签订,指导保险机构依据标准和规范开展过渡期运行工作。保险业协会联合地方行业协会做好咨询解释工作,并对保险机构实施进展、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深入调研评估。
系统总结分析过渡期实施情况,保险业协会牵头修订完善销售能力资质分级制度体系,建立销售能力资质分级工作自律检查机制,推动行业持续、常态化开展各项工作。同步积极推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
保险业协会表示,未来要以建设销售人员销售能力资质分级体系为基础,构建科学规范的销售人员人才培养、能力评价和销售授权管理体制机制,促进销售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和规范化发展。
来源:河南省保险行业协会